admin 发表于 2023-6-10 15:29:17

沪教版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一、概念1.燃烧: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物质具有可燃性;
⑵与氧气接触;
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灭火主要有三种方法:⑴清除可燃物;
⑵隔绝氧气;
⑶ 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3.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发生的燃烧,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的热量多。(C + O2 点 燃 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发生的燃烧,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生成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放出的热量少。(C + O2 点 燃 CO)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发生的急速燃烧。
5.可燃物的气体或固体粉尘在空气或氧气中达到一定比例遇火就会发生爆炸。这个比例也叫爆炸极限。
6.热值:一定量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7.易燃物或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在运输、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要严禁烟火,防止撞击和高温,配备消防器材,并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等。
8.遭遇火灾时要沉着冷静,常用的自救方法:
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尘;
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到窗口呼救等。
发现火情,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或“110”报警。
9.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有:
(1)全球气候变化(生成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
(2)大气污染(释放出二氧化硫引发酸雨;不完全燃烧释放出一氧化碳;向大气排放粉尘。)


白色污染指难讲解塑料垃圾的污染;
氟里昂泄漏到空气中会破坏臭氧层;

10.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11.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1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判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元素的种类
③元素的质量
④原子的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
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
①物质的种类
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
①分子的数目
②元素的化合价.
1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⑴表示该化学反应的事实;
⑵ 表示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即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之比;
⑶表示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即相对分子质量与计量数乘积之比。

二、物质1.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不溶于水的剧毒气体。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排放出的废气、煤气的泄漏等都会增加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含量。
2.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种化石燃料。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中国是世界上用煤最早,开采石油、天然气最早的国家。“西气东输”工程是指:将天然气从新疆塔里木输送到上海西郊。
天然气、沼气、坑气、瓦斯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甲烷是难溶于水、比空气轻、易燃烧的气体,点燃前要验纯。
(CH4 + 2O2 点 燃 CO2 + 2H2O)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沪教版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